为了你的“软肋”,请先为自己穿上定期寿险这副“盔甲”

时间: 2018-08-27 11:49:23 来源:  点击: 0

回首2017年的最后一天,大多数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微信好友18岁的照片刷了屏,因为在那天之后,最后一批90后步入成年阶段。

印象中的90后被冠予各种叛逆标签,常常被拿来和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进行比较,而如今90后已经开始关注如何防止脱发,80后也早已悄悄地在自己的保温杯里泡起了枸杞。

对生活和未来的焦虑及重担正在考验着这一批初老的职场中坚力量,他们悉数开始负重前行——房贷、车贷、子女贷、父母贷,不但“活不起”,也“不敢死”。

其实我们害怕早亡风险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害怕家庭支柱早逝,害怕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被切断,整个家庭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可能难以被满足,资金会出现缺口。有没有想过这个缺口究竟会有多大?

有人曾进行过粗略地统计:以深圳为例,35岁左右男子、典型“四二一”式家庭、背负房贷,在2012年平均基本生活支出为144873.61元。考虑近几年的通胀情况,根据深圳公布的CPI指数,家庭基本支出大概为16万元。

还有房贷的支出,假设一个家庭房贷金额为150万左右(商业贷款),贷款25年,按照等额本息方式还款,按最新的基准利率,可以估算出每个月的还款金额将在8681.68元。

上述假设加总之后,一个深圳家庭每年平均需要25~30万来保障家庭基本生存。而如果失去家庭收入来源但仍想维持原有生活水平,至少需要75-100万。这也就是一个普通家庭失去主要经济支柱后可能会出的现资金缺口。

*以上部分数据来自深圳市统计局《深圳统计年鉴2013》

此时,寿险就是家庭最有利的后备军,每个家庭都需要的坚强后盾。既然寿险如此重要,那我们具体该如何选择呢?

选择终身寿险(返还型)还是定期寿险(消费型)?

定期寿险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超过时间被保险人仍然生存,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其特点是,只有保障功能,而没有储蓄功能,一般是保费低,保障高。

终身寿险的特点是保单具有较强的储蓄性,保单所有者可以中途退保领取退保金,保险费高于定期寿险。

“定期寿险更像是保障家庭而非个人的。”一位寿险行业工作人员如是说。个人投保后,获得保险理赔金的前提是在保障期内身故或高残、全残,无论哪种情况投保人将会完全丧失工作能力,而此时的理赔金就将是意外之后被保险人的家人的一道保障。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上有四老,下有一小,房贷压在身,定期寿险,可以利用有限的预算,在同等保费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保障,是转移早亡风险最佳工具。

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这个问题历来都是保险从业人员争论,购买保险客户纠结的问题。在大众的传统观念里大多会认为:大公司,理赔有保障,服务更好,但品牌溢价大,产品贵;相对的,保险行业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则会采取差异化经营,为更精准的受众群体开发定制化产品,消费者购买时费用更便宜,保障更全面。

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透过表面看本质,就是我们买保险买的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其实是险种、是条款,是现阶段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比如初入职场没有太多经济基础,一味地去追求保险公司的名气大小,选择一份价格昂贵的保险而倾其所有支付额外品牌溢价,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了。

所以,当我们清楚我们买的不是保险公司,买的是保险产品本身与现阶段自己需求的契合度的时候,这个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需要体检还是免体检?

传统的寿险,需要提交体检报告及相关健康证明,所以购买者必须进行体检,且要根据区分是否吸烟、亚健康,肥胖等做不同费率核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保险可以直接在线购买,无需医院体检报告或其他报告证明,仅需要阅读健康告知并确认是否符合,让很多上班族省去体检烦恼。

像最近“渤海人寿优选定期寿险”的定期寿险,满足了大众对于保险的几大需求,成为保险界的最新“网红”。

( 作者: 编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