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娴纪念馆

归属:南京旅游景点 点击:0 

萧娴(1902—1997年),我国当代最杰出的女书法家,字稚秋,号蜕阁,又号枕琴室主,贵州省贵阳市人。其父萧铁珊学问渊博、书法精美,萧娴自幼随父学习诗书;20岁于上海拜师康有为,次年参加上海青年书画会,与吴昌硕等同列书画名人。

萧馆1997年8月动工兴建,1998年11月15日竣工开馆。前后占地8亩,集故居、主展厅、墓地于一体。主展厅呈汉唐风格,馆藏萧娴书法作品150余件。

萧娴故居是依照萧老生前在南京百子亭的房屋式样建造的。故居内的家俱、摆设都是萧老生前用过的原物,是其子女无偿捐赠的。

主展厅的“蜕阁”二字是由萧娴的好友林散之题写。“蜕”在此引申为推陈出新,不断进取之意。

进入主展厅,我们看到的“书酒风流”四个大字是萧老91岁喝过酒后创作的。因此,这幅作品格外显得酣畅淋漓。

“寿”是萧老为庆贺上海书法家苏局仙106岁诞辰而作。

“书中有我,眼底无它”这副行楷对联是萧老87岁时所写。上联的“我”指的是个性,自己的风格。下联的“它”就是指功名利。此副对联表达了萧老“读书能见道,入世不求名”的心境。

“集贤”二字是萧老去世前,应全国政协的邀请,带病创作的。表现了萧老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高尚品格。

萧馆的后院是江达、萧娴夫妇墓地。“江达 萧娴之墓”是由已故南京著名书画家陈大羽篆写。江达,安徽学者,专修机械工程,留学法德,回国后,短期担任过国民党交通部工程师和陆军大学德文教官。解放后,进江苏省文史馆工作,直至病逝。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合葬墓的造型是分成三级的,原来三块石头象征三本书。人称萧娴“三石老人”,所谓“三石”,就是指《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萧老的艺术成就主要得益于这三本书。

墓的后面是一面孤形石碑,上有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康有为看了萧娴15岁时临习作品后作的。原来萧娴的父亲萧铁珊曾担任康家的家庭教师,很受康有为全家的敬重。一次康有为无意中看了萧娴写的字,觉得很好。便深怪铁珊何以不早介绍她过来深造。于是当晚在书房里又把萧娴写的临习作品细细看了几遍,并在册页后面写了这首七言绝句。诗文足“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浑苍深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来主坫坛”。释文:康有为看了萧娴15岁时的《散氏盘》后,评价她的书法线条苍深遒劲,有大家风范,就觉得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书法家都应该退避三舍了,并预感到萧娴是卫管再世,将来要做书法家的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