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

归属:长宁区旅游景点 点击:0 

中山公园位于长宁路780号,上海市大型公共园林。占地总面积21.42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1.86万平方米,水面面积1.22万平方米,草坪面积3.69万平方米。树木260个品种,32792株。

园池位于东草坪区南部,水面面积约为6500平方米。原为清水浜的河道,因曾有陈姓人家居住,故原名陈家池。民国7年,扩建为园湖。湖中孤岛面积为1406平方米,遍植柳树、水杉、落羽松等树木。湖东南有跨河石桥,西北有长廊和游船码头。

大理石亭位于东草坪区北部,形似小型音乐演奏平台,亭内有弧形石壁,是一座西洋式园林建筑,两侧立有石雕西洋女神,草坪上大铜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亭后以高达10米的大龙柏等乔木为屏障,面对大草坪区,宽广深远。带状假山为东西走向的土质假山,山上筑亭,遍植树木,上有林间草坪,河溪通连陈家池。竹亭位于东草坪区西部,亭长18米,宽6.8米,竹制结构,围植海桐、夹竹桃等。樱花林位于东草坪区东北部,面积约1000平方米,原为日本园,植樱花树157株。

牡丹亭位于西草坪区西北部,原为中国亭,民国24年迁建于此。亭高4米、长9米,系古典建筑。1956年,于亭前辟建牡丹园,改称牡丹亭,园内植有各色牡丹300余株。荷花池位于西草坪区西部,面积约900平方米。池呈月牙形。池后为沿园界南北走向的长30米、高5米的小山丘,密植龙柏、侧柏、海棠、杜鹃等花灌木,其中以小龙柏修饰而成的“中山公园”四字,每字面积25平方米。

植物园位于后园中部,总面积6万平方米。1955年,植物按科属分类聚栽,分别组成棕榈林、腊梅林、桂花林等树园。1992年,树木有75科,260个品种。园区西北角有植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的一株悬铃木,树高28米,冠幅31米,独木成林。月季园位于后园南部。月季是公园特色花卉,常有月季花展。1956年,重新设置月季园,建成两个独立式大型花坛,总面积881平方米。1992年,植有月季花2000多株,品种达300种以上。人工假山位于月季园南部。1956年,以开挖鸳鸯湖的土方堆积而成,东西长130米,南北最宽达140米,高10.8米,山上有亭,可沿湖堤拾级而上。植有中山柏、海棠、杉木、柞树、红叶李等树。

公园苗圃民国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公园东部辟建园艺试验场。民国19年,改为工部局第四苗圃,也称极司非而路苗圃。1955年11月,苗圃并入中山公园。1992年,苗圃面积3004平方米,其中温室558平方米,培育75个花木品种,年产盆花2万多盆,草花5万多株。民国3年7月1日,公共租界工部局在建园之初颁布游园规则,不许华人入内游览。民国17年6月1日,工部局被迫宣布公园及动物园以门票制度对华人开放。

公园初建时,曾举办过数次露天音乐会,并建设露天音乐演奏台,演奏会成为公园重要活动项目,每年6~8月周末晚上,洋人结伴入园欣赏音乐会演出。民国24年,大理石亭建成后,工部局乐队每周六下午和周日上午在此举办音乐会,兆丰公园音乐会成为当时上海著名露天音乐会。民国23年,公园举办音乐会23场次。民国27年,增加到35场次。嗣后逐年减少。

解放后,公园以综合性多功能的园林新貌成为文化生活中心。公园露天音乐演奏台及大理石亭等处,举办过大型歌舞会及游园活动,露天音乐演奏台在“文化大革命”后期被拆除。公园还举办大型展览活动:1968年举办《泥塑收租院》展览会,1983年的北京定陵文物展览,1984年的反走私展览,1985年的刑法教育展览等,每次均有50万人次参观。1985年举办有11个省市参展的全国第二届菊展,共展出菊花10余万盆,参观人数达70多万人次。1991年,有30多个兄弟民族参加的“首届中华民俗风情游园会”在公园内举办。儿童游乐场,自80年代起增置空中转椅、电船、小火车、登月火箭、高架车、碰碰车、苹果车等大型电动娱乐设施。


上一篇:天山公园
下一篇:古北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