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谷活动伤害类型(溯溪)

时间: 2007-07-25 10:26:03 来源: 台湾彰化县登山协会 点击: 0

  第三章 动植物伤害

溯溪运动因大都行走于人烟罕至的原始密林,植物群相及动物生态均远比登山来的丰富,偶而也可撞见下溪喝水的大型哺乳动物。大型哺乳动物如台湾黑熊、山猪,虽对人类威胁较大,但其嗅觉灵敏数量也较少,因此造成溯溪者的伤害机率并不大,以下仅介绍几种较可能对溯溪活动造成伤害的动植物。

第一节 毒蛇

台湾有62种蛇类,其中26种为有毒蛇。大略可分为出血性毒、神经性毒及混合性毒三种,属响尾蛇科的出血性毒蛇大都有热血孔,可感觉到哺乳动物的体温。溪谷中最常见之毒蛇为赤尾青竹丝,属出血性毒,咬人率为全台最高,而死亡率则只有10%,为毒蛇中最低。青竹丝喜欢停留于溪旁岩石、岩缝及岸上的小树枝上,往往会在同一地点上停留数天等待猎物。

溪谷另一种常见毒蛇为龟壳花,常躲藏在岸上干燥的石缝中。另外属神经毒性的雨伞节也喜欢至潮湿地活动,其咬人的死亡率为全台最高,大都因被咬者没发现被蛇咬,而延迟了急救的时效。一般发现蛇并不需太惊慌,只要远离它一公尺以上即不会被咬,因人类不是蛇的食物,除非必要它不会浪费保贵的毒蛋白来咬人的。

因应方式: (1) 打草惊蛇虽然有效,但却不适用于坎坷地型的溪谷活动,因此溯行中只能眼明反应快,避免碰到毒蛇。

(2) 长时间休息或扎营,应先检查或清除休息场地避免蛇咬。

(3) 于宿营时,可取一堆柴火,驱赶虫蛇。

(4) 蛇与蜂为色盲,着浅色衣物,可减少被咬机率。

(5) 携带毒蛇急救器或拔罐;拔罐可用大、中、小塑料针筒,将前面用小刀切平代替,也可将燃烧的纸张放入空底片盒中,再迅速的压住伤口当拔罐。

(6) 拔罐的使用最好时效为刚被蛇咬的五分钟,但可被吸出之毒液也相当微少。各位想象我们生病打针时,您能用拔罐将药剂吸出多少呢?

(7) 被动物及毒蛇咬伤时,应消毒或洗净伤口。被毒蛇咬伤时可用绷带做大面积的逆血循环包扎,以阻止淋巴组织快速流入心脏。

(8) 过夜时应将鞋子及装备包好,避免躲进虫蛇。

(9) 穿拖鞋于营地活动时,应特别注意安全。

(10)被蛇咬应尽速送医,有经验医师可从患者症状,判断出神经性毒或出血性毒。

(11)被蛇咬最重要为心理建设。

第二节 毒蜂

溯溪时最怕于高绕密林误触蜂巢。一般来说成群的胡蜂,远比毒蛇及其它动物的伤害来得可怕,原因是其组织性及防御性强,且以飞行方式攻击目标也较不被地型所限制,因此动植物伤害中以毒蜂防治最为重要。

因应方式: (1) 蜂巢范围50~100公尺内,大都有巡逻蜂负责警戒,发现巡逻蜂时应迅速离开勿逗留休息。

(2) 遇巡逻蜂时不可挥动空气或故意拍打它,除非它停在你身上准备螫您,因毒蜂对气流相当敏感,异常的气流会引起它的注意而产生攻击,甚至连呼吸都应以手将口鼻稍遮掩,勿将热气直接呼向毒蜂。

(3) 毒蜂为色盲对于深暗色衣着较会攻击,因此穿着浅白色光滑衣物,较不会引起毒蜂的攻击,尤其是应带帽子,避免将黑色的头发暴露于外,引来毒蜂攻击头部。

(4) 遇蜂群攻击应尽量保护头部,并往下风处逃离。

(5) 于溪流旁遇蜂群可暂时潜入水中,并用安全盔盖住脸部,利用安全盔内之空隙来呼吸或躲入飞溅的水花下避开蜂群攻击。

(6) 不幸被蜂螫应尽速以清水洗净毒蜂所留下的费洛蒙气味,避免引来更多的毒蜂攻击,然后再以氨水或尿液来中和毒性。

(7) 毒蜂螫伤与毒蛇咬伤之急救略似,除了解毒、消毒、包扎外,过敏性体质的人也可携带抗过敏性药剂。

(8) 扎营前应先小心检查营地附近有无蜂窝,并升一堆柴火驱虫蛇。

第三节 蚂蝗

蚂蝗即我们常称的水蛭,喜生长于潮湿地,会利用齿咬破人的皮肤吸取血液,其所分泌的唾液含有水蛭素,可防止人的血液凝固,且唾液中的组织胺可使人的小血管扩张便于吸血。

至于蚂蝗会附着于人,可能与蚊子一样会侦测人的体温或对移动之物产生攻击。溯溪中时常可能高绕于潮湿的丛林,因此受到蚂蝗攻击的机率也相对的提高。

因应方式: (1) 穿戴潜水布料的小腿护具,可避免蚂蝗附着于腿部吸血。

(2) 休息于潮湿的中低海拔山区,应特别注意周围的环境。

(3) 休息及感觉身上有瘙痒应仔细检查是否有蚂蝗附着。

(4) 发现蚂蝗吸血可用盐巴或烟草洒在其身上,因盐份很容易被蚂蝗吸收,会将蚂蝗体内之水份渗透出来使蚂蝗死亡,同时可配合手在患部周围拍打使蚂蝗震落。

(5) 蚂蝗若吸入太深,应以上述方法处理,切勿用手将其用力拉出以免蚂蝗被扯断成两截,造成处理上的麻烦。

第四节 植物伤害

植物伤害可归类为有毒植物及有刺植物两大类。有毒植物伤害常见的有木本植物的咬人狗及草本植物的咬人猫,其中又以咬人猫数量最多最常见。有刺植物则�源天佟⑿?醋印⒏呱角巨奔�玉山小檗为最多。植物造成的伤害虽不及动物造成的伤害来得严重,但对于长程溯行而言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因应方式: (1) 穿戴手套及长袖衣物,可避免相当程度的伤害。

(2) 高绕密丛时应注意把手点枝干是否有刺。

(3) 休息时应注意身旁植物是否为咬人猫。

(4) 携带药品可减轻因接触有毒植物所引起的过敏反感。

(5) 穿行于有刺密丛区,应注意保护脸部及眼睛。

(6) 利用瑞士刀之小夹子将勾刺拔出。

(8) 穿着光滑衣着于密林穿越可减少衣服被勾住。

( 作者:林佑骏 编辑:林佑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