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外桃源---丽江记游

时间: 2005-11-20 00:00:00 来源:  点击: 0

其实这趟去丽江,是不得已之举,因为我们向来喜欢暖和的地方过圣诞节,可惜最近的东南亚好象很不太平,所以只好取消马来西亚的180度海景的鲜花SPA.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决定去高原看雪山.出发前多方打听,收集资料,那里的确是个让人安静的地方:纳西族人,小桥流水,丽江耙耙,纳西古乐,要吸氧才爬得上去的雪山.......

到的那晚,已经很晚了,下了车, 没有路灯,只能从夜幕下的轮廓想象我们的位置是在一个黑乎乎的小镇,一抬头,漫天星星,星光把我们的眼睛也洗得发了亮.但这真是个很冷的地方,零下两度.为了体会古城的原味,我们在一个保护民居内住下了,没有暖气,所谓标准间的厕所上面是漏风,洗澡实在需要勇气,足足有十斤重的被子翻身就硬得盖不到背.尽管我们曾那么想体验当地人原汁原味的家居生活,被城市舒适生活娇惯了的我们还是当即晚就出去重新找客栈,第二天一大早便逃之夭夭.但最留恋的还是那晚昏昏灯光下,丽江火腿炒白菜配白饭的晚餐,实在是香.

清晨的五花石板路上,路上身穿黑蓝的羊皮背心的纳西族奶奶已背着满是蔬菜的背篓,从集市采购回来. 她们的身影在那样灿烂的阳光都好慈祥健康,让我忍不住盯着她们看.她们都那么可亲,向我们两个背着行曩的异乡人也报以友好的目光.小桥旁就是我们两个贪生怕死的家伙的新落脚点-吉全惠客栈,虽然这里的价钱比起当地的物价是有点势利,但有单独的洗澡间,厕所,还有暖气!争先恐后,一头扎进房间,热乎乎地洗个澡,刷牙,换衣服.

再出来时,实在觉得自己活回了人样,遛达在街上,也觉得有了足够欣赏美好事物的心情. 这里四季阳光充足,干燥少雨, 墨镜,保湿面霜和防晒霜随时必备.尽管是冬天,但白天热,晚上冷,昼夜温差大,零下2到16度. 光滑但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上已撒满阳光, 小河边,玫瑰树下,小大石桥旁,已是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路边的店铺都开了张,卖铃铛的,买丽江粑耙和米线的,买木雕的,卖蜡染的,卖银器的,卖馒头的,卖牦牛肉的,卖小吃的,卖书的,卖帽子手套的.........倒是河边昨晚闹腾到半夜的餐馆还没开门,四周倒也图了个清净.

各色行人,各色服饰,穿皮鞋西裤的内地游客,穿North Face的香港人,穿地道民族服装的纳西族妇女......纳西妇女特别勤劳,包揽所有家务农活,她们的羊皮背心后镶的七个彩色的圆片就是取“披星戴月“之意,歌颂她们早出晚归,勤劳持家.而纳西男人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不用干活,只在家带孩子.闲时就看书养鸟种盆景,琴棋书画.这因为此,纳西族应该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老的清华北大的学生大有人在.他们个个知书达理,善良正直.出门买东西,坐车,只要是纳西人,绝对不用担心被骗.

下午两点开始,在古城中心-四方街上都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节目.一大群年过半百的纳西老奶奶开始陆陆续续带着自己的凳子来到这里, 围成个圈坐着,不一会儿就聚齐了三四十人,中间夹着两三个老爷爷.圈的正中间有茶水,还有人在记录,她们三两成群,哼哼呀呀地便开始唱着些我们听不懂的歌谣.但那悠闲的调子,还有她们面对那么多游客的咔嚓咔嚓响的相机置若罔闻的神态, 实在让人难以忘怀.老外以为是旅游部门特意安排的节目,一打听才知,这是老人的传统,问她们唱的什么,原来是唱以前的生活很惨,现在的日子好了.为什么大多数是奶奶呢?一个在旁边转悠的纳西老爷爷说,那还要多少,这本来就是女人的故事会. 每天下午两点到四点的两个小时,她们这些老姐妹就这样在太阳地里哼唱,偶尔两人闲掰几句家常,一点儿也不闷.多团结的集体,多健康的老人.想想,香港的老人只有在闹市的楼上狭小的安老院度完余生,唉,金钱充斥的生活实在不值.

我注意到,广场一角一个约摸70多岁的当地的老爷爷和一个外国老头特对劲儿,头碰头唠叨了好久,老外还一个劲儿点头呢.喝!真厉害,那么大年纪也讲英语,好奇心驱使我靠近去听他们到底用的什么语言,讲的什么.凑近一听,真的是英语, 老爷爷讲“My teacher is English(我的老师是英国人)“我赶紧竖起大拇指,夸奖老爷爷厉害.老爷爷很得意,继续口齿不清地说着云南话说:“我是纳西族人,我有英语老师,我的老师是英国人.“我点了头,老爷爷模模糊糊地接着说:“她们这些women在娱乐.“老外也在点头,似乎听懂了.全靠是四川人才好费劲地听懂老爷爷的云南话的我,暗自吃惊,这老外的中文也很好嘛.过了会儿,他抬头问了:“What are they doing?(她们在唱什么?) 老爷爷又讲“yes, my teacher is English(是的,我的老师是英国人.)“老外又点头. 老爷爷又讲“yes, my teacher is English(是的,我的老师是英国人)......一人讲,一人点头,实在有趣.老外急了,问我: “What are they singing?(她们在唱什么?).原来他根本不明白老人家的话!乐得我大笑.丽江的老人是我见过的最开朗外向的老人.

在不大的丽江古城四通八达的街道里转悠,倒是随时都有发现.而那些漂亮娴静的民居更是让人不禁上前推门想参观.这里的人很热情,每个院的主人都欣然接受了我们两个不速之客的侵扰.尽管狗儿不太欢迎我们,但那美丽的花园还是给了我们莫大的胆量.这里的民居都是标准的四合院,中间是撒满阳光的大天井里,角角落落摆满了主人悉心培育的几十种花草:报春,米兰,茶花,兰花....抬头是高大的黄腊梅,桔色的灯笼花,在湛蓝的天空的衬托下,刹是鲜艳.以前是大法官的纳西老爷爷得意地告诉我们,他园里一年四季鲜花不断.现在12月,正在开花的就有8种花.树枝上的笼里是老人喜欢的鸟儿雀儿证物开始要打盹儿了,东北角是一大一小两只狗儿,不顾主人的呵斥,尽忠职守不停地狂吠; 花架下是只刚满月的小猫儿在凳下懒懒地晒着太阳,不时“妙妙叫,被这太阳晒得真舒坦; 小桌旁刚刚相识的一对慈祥的老人和两个远道而来的外乡人在喝茶........那个暖和的下午,真的很舒服.

恋恋不舍地告别老法官的花园,我们继续“瞎逛“.小城的每处都是那么平实而清新,但每处都是那么虚幻又神奇:小桥,流水,人家, 近处,冲着浪花的流水,映着垂柳,衬着盛开的鲜花,远处,顶这白帽的雪山,扬头看,蓝蓝的天上白云柳絮一样地飘,好一处人间仙境......朋友说,丽江的旅行就是休闲:睡懒觉,晒太阳,喝咖啡,看路上行人,被路上行人看.果然,在河边的咖啡馆点上杯当地特产的玫瑰茶,在阳光下,看上本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更是忘却身在何方,神栖何处.

白天亲信亮丽的小城,夜晚也是极为妩媚迷人的,最热闹的活动就是四方街的篝火“阿丽丽“.八点钟,音乐响起,白天工作的人们全来了,男女老少,手拉手,脚碰脚,和着节奏,跳起来.围着火堆的人足足有四层,不会跳舞的老公居然激动地拉着我冲到最中间的那层,冲着个跳得最好的纳西女孩, 厚着脸皮分开人家牵着的手,要加进去.幸好音乐及时停下,要不又少不得我一顿暴扁. 音乐开始,客栈的可爱的纳西姑娘也来跳舞了,我才放心地把老公交给了她们.一场舞下来,我大汗淋淋,手套,羽绒服都是多余了. 拉着素不相识的五湖四海的朋友的手,脚板在高低不平的石板上跳来跳去,自己也俨然做了个地道的丽江人.

旅游图上讲:来丽江,吃一回丽江粑耙,跳一回“阿丽丽“,听一趟纳西古乐,得一张鬼才“宣科先生“的名片.宣科何人?中国纳西古乐第一人.初初我也不以为然,什么样的音乐如此来头.晚上8点,一帮鹤发童颜,身着深蓝色长袍马褂的老人,手持各种乐器,甚至由人搀扶着才到台上,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些老人和墙上那些黑白照片里的老人都是以毕生精力传承古乐.身着黑长袍的宣科先生,一口流利的英语,诙谐幽默的语言,叫人佩服这牛津大学名誉博士不是唬人的.他博学多才,阅古通今,是现存不可多得的纳西古乐家,他还自谦自己是台上最年轻的-73岁. 从他对古乐历史及现状的介绍,我真的不禁有扼腕叹息,这么历史悠久而又出自正统的古乐,1960年前竟不为外人所知.一声苍老但有力的“浪-淘-沙-“, 萧笛琴筝和鸣,1200年前真正的古乐响起,那些个个老人仿如神仙下凡,整个剧院内充满着一种仙乐飘飘的意境,带我们回到了繁华强盛的唐代宫廷里,沉醉在当天天朝皇都的夜夜笙歌.

他们个个都精通音律,擅长琴瑟.众多的神仙爷爷中,我最喜欢的是个很象“神雕“里的“周伯通“的老人,白须长者,看样子至少80以上.他的绝活儿是吟诵古文,一篇“桃花源记“在他有节有调,抑扬顿挫的吟诵下,古味儿十足,令人觉得自己现在岂不就在世外桃源吗?闲时,他就干脆就闭目养神,人家唱,他也开口,但是是打哈欠.难怪,都已经是晚上九点了,他们还没吃晚饭.别以为他真走了神,到点儿的时候他手上的钹可一点儿不会错.他总是及时的睁开眼睛,出手,一击,完了后,又闭目养神,真绝了!他往舞台的正中间一坐,简直就一活脱脱神仙.音乐刚完,我一路小跑,溜到后台去看他什么样儿,只见一大帮老人家都几下换了衣服,就健步如飞的出了场.惨了,换了衣服,会不会认不出来了,是他, 他出来,身穿夹克,就是那白胡子没变,一副急着回家的样子.我很激动地看看他,那表情傻得话说不出来,跟上次见到张国荣没两样儿,他也觉得我盯着他看,便微笑着问我:“你从哪儿来的?“他的声音宏亮如钟,我得到了莫大的鼓励,赶紧大声说:“香港.老爷爷,我觉得你最好玩.“老人笑笑,“我?对,我最好玩儿了.“他耳聪目明,好健康也.然后我们就分开了,我乐得屁颠儿屁颠儿地回去给老公炫耀.

转头,那边很多的人拿着相机跟宣科合影,宣科先生虽然演出了一个小时,但还是很耐心地给每个等候的观众签名,合影.我们不忍心再耽搁他的时间,安安静静地等到最后个合影的人走了.签晚名,宣科先生在助手的帮助下换好衣服,看我们站在门边,便问我们有事吗?我们才小心翼翼地上前问好, 说我们很喜欢他们的演出.但觉得很多人在场内打电话,大声讲话,非常影响演出,非常不礼貌.所以建议他们以后演出前要求所有的观众管掉手机.还有希望请观众们在演出间歇时才拍照,否则会影响老人家的演出和眼睛.宣科先生很同意,一改演出时的幽默,很严肃的说,去过世界各地,最不尊重演出的却是中国.他是个很健谈而且硬朗的人,听说我们在德国呆过,还领我们看法兰克福德演出照片,73岁,真的不象.目送牛仔裤夹克瘦瘦的宣科先生,夹着烟,在助手的陪同下匆匆离去,顿时,我真的觉得我好藐小.这样一个老人, 尽毕生的精力拯救我们民族的音乐文化.

提到丽江,一定要去的是玉龙雪山,雪山高4680海拔,先坐半小时车到山下,再搭缆车到4500米海拔的雪线,然后的180米得自己爬上去.虽然想想短短的距离,但我们出了车站,一暴露在零下十度的冰天雪地里.我们明白了朋友忠告的:去了雪山,才感觉到生命的壮美!每走十步就觉得很气喘,而且冷得厉害,尽管我们比起某些穿皮鞋高跟鞋来爬雪山的人装备算很专业了:羽绒服,墨镜,手套,运动鞋,氧气瓶,热水壶.但仍然觉得很辛苦.我们找个背风口坐下来,吸吸氧,喝口热水, 精神果然好了很多.抬头看到眼前的雪山是如此美丽,气势雄伟,令人臣服.旁边已经登顶,开始下山的人们,干脆就嘻嘻哈哈一屁股滑下山去了.我们更坚定了爬上海拔4680的决心,一路山并不相识的路人互相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大家都陆续上到山顶的平台,那里的积雪已经坚硬如冰,大家很小心底互相拍照留恋.回头,腑阚雪域高原,那番壮丽豪气更是无与伦比.

如果说,这里的美景吸引了我,那这里的人跟吸引我.回来的山路上,好心的纳西族司机搭了一个彝族老乡一段路.老乡知道我们老远来,硬是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坐坐.车在山上的一户农庄门前停下,主人领我们进了不大的院里.到了他们传统的东厢房-火房,火塘熊熊,炊烟袅袅,女主人正在忙活前两天杀的年猪,分割,清洗,腌制.我们刚在炉火边坐下,主人便递给我们一盆苹果,虽然样子不好看,但肯定是主人自己种的.我抵不住主人的盛情,只好拿了个,那苹果拿在手里,我又是感动又是不知所错,感动是老乡家里东西不多,自己种棵果树定是想卖钱的,还给了我们吃,不知所措是因为那苹果是我见过的最丑的苹果,满身疤,没洗过.我很想放回去,但想起小时候爸爸讲得骄傲的藏族人的故事,还是打消了念头.

可是很快还有惊喜,女主人拿过一盆肉,就开始在炉火上用火钳夹着烧起来.然后,就递给我们,比划着叫我们吃.怎么吃啊?没有筷子,没有刀,足有半张脸那么大块!几经推辞,纳西族司机带头有手撕着吃,我本来完全没有胃口的,当又想起骄傲的藏族人的故事,干净撕了一小块,哇,里面还有血.咬了熟的地方,其实满香的,彝族人骄傲地说,彝族的猪是喂玉米杂粮的,不喂饲料,所以香.是真的.满嘴肉香,我心怀感激,因为小时候乡下爷爷家也是一年就喂一头猪,过年杀了,腌了得吃一年的,很贵的,这位老乡就这样大方的给我们几个吃了最好的部分,当然应该心存感激.那边从小在城里长大的老公断然拒绝了老乡的盛情,我简直气得想踢这个不懂人家辛苦的家伙一下.偏偏我剩下的那块还掉到地上, 虽然想了一下藏族人的故事,为了我的安全,我还是拣了起来,并示意女主人帮我在火上烤烤,女主人会意笑了:没熟吗?原来他们也懂生的不可以吃的道理?我这才放心地笑了,然后大着胆子借了把唯一可以削皮的小刀,辛苦地削掉皮,吃了我一生唯一的彝家的苹果,很香. 火上烤好了那小块,我最后仍然记着吃了,因为真的很珍贵的东西.

这是个并不富裕的家,男主人的主要收入就是靠在村里集资在牦牛坪卖氧气,如今淡季旅客少,所以收入就少.女主人就忙农活,因为附近没有好学校,小孩则送到了泸沽湖那边去念书,跟她们住在一起的还有女主人的两个妹妹,妹妹的小孩快一岁了,可叔叔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后院就是接替刚杀的年猪的一头小猪仔,一棵苹果树,一只小得我们都不怕的小狗.从院里往后面的雪山看,更是觉得这彝族人旺盛的生命力.

( 作者: 编辑:

推荐阅读

  • 国内最值得去的十大最美海岛点击:921 

    找一个美丽的海岛,带上自己的家人,带上亲爱的Ta,走在海边,吹着海风,看家人在身边嬉戏,恋人倚靠在你的身旁,向对方畅聊着悉日的平常,度过一个愉快的海岛假日,这大......

  • 中国分省行政区划图点击:3475 

    中国分省行政区划图...

  • 中国5A级旅游景区名单大全点击:279 

    5A是一套规范性标准化的质量等级评定体系,是目前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评定标准。标准较4A级旅游景区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更能反映出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普遍心理需......

  • 台湾省行政区划图点击:1884 

    台湾省行政区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