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风情

时间: 2005-11-20 00:00:00 来源:  点击: 0

以丝绸之路而闻名于世的新疆,很早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如今总人口1,600多万,包括47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是主体民族,人数占全区人口的47.5%;而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2个民族在新疆也有较长的居住历史。此外,东乡、壮、撒拉、藏、苗、彝、布依、朝鲜等34个民族8万多人。则是50年代前后从中国内地及其它边锤地区徒而来。

千百年来,新疆主要的13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伴随着新疆独特自然环境的沦桑变化,在不断的京迁西移、南北转换中又受到不同宗教思想的浸染,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反映在服饰、饮食、人生礼仪、婚姻丧葬、宗教信仰、喜好禁忌和文化艺术等等诸多方面。凡是到过新疆的游客都有这样的感受:只要一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就会立即被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所吸引。

新疆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姿总是那么奔放矫健、节奏鲜明、风格粗犷膘悍;而女性的舞蹈姿态柔软舒展,或者轻快活泼,妙不可言。 他们的民歌含蓄深沉、悠扬而抒情。在新疆赶上任何年节、喜庆和娱乐活动,都能欣赏到各个民族独具风采的音乐和舞蹈。新疆的少教民族都是热情好客的民族。 茫茫的大漠与挺拔的苍山峻岭所组成的生存空间,加上长期的游牧生活,养成了他们粗犷豪爽的性格。特别是在乡村,外来的客人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都会得到最好的招待。 新疆是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萨满教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东乡、撒拉和保安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佛教主要是藏传佛教,亦称喇嘛教,信徒从蒙古族、藏族,还有汉、满、锡伯等民族中的部份人;而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主要为少部份汉族人;信奉东正教的是俄罗斯人;而摩尼教已基本绝迹,信奉萨满教的人也很少见了。

热情如火的维吾尔族

魅力无穷的新疆,最令人着迷的是那充满奇幻色彩的西域风情。而维吾尔族更是西域各族的佼佼者。 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拥有700多万人,占了全新疆总人口的近一半。只要你旅行在新疆的"丝绸之路"上,就会感受到这个民族无所不在:在吐鲁番的葡萄架下热烈歌舞在火焰山下驾着小驴车奔弛--在塔克拉玛干大漠的绿洲田园中耕作--在库车熙熙攘攘的大巴扎(集市)吆喝买卖--在喀什大清真寺广场上万从一心地礼拜……,由五彩缤纷的方楞小花帽和条纹衣裙与热情奔放的俊朗面孔组成的漫长风情画卷,让人眼花缭乱……。

维吾尔族与花

新疆的维吾尔族是一个爱花的民族,他们把花看作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征。花,维吾尔语称"古丽"。爱花、戴花、养花成为他们的一种习俗。春天,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摘一朵花拿在手上,有的则插在鬓边,有的还把花柄衔在嘴边。有趣的是连开汽车的驾驶员也喜欢把花摆在驾驶室里。同时,他们还喜欢三人一群,五人一起地唱起那古老的《戴花歌》:"花儿美,花儿香,/戴在头上多漂亮。/年轻时似花样、/年老时果更香。" 他们不仅喜欢房前屋后种花、栽花,而且连妇女的名字也用花来命名。例如"阿娜尔古丽"(石榴花)、"塔吉古丽"(鸡冠花)、"齐曼古丽"(红莓花)、"热依罕古丽"(罗勒花)、"提拉古丽"(金钱花)和"耐力古丽"(馒头花)。据说,吐鲁番一带的妇女60%的名字中都带"古丽"(花儿),可见维吾尔妇女对花是多么喜欢了。有趣的是维吾尔族男性的名字也有"古丽"(花儿)。例如"麦明古丽"(顺民的花)、"艾山古丽"(花艾山)。我国著名的维吾尔族歌唱家克里木的父亲-唢呐演奏家就叫"阿不杜古丽"(阿不杜花)。其实,维吾尔族男性不仅用花来命名,而且还用花来装饰打扮自己哩。你看他们的腰带、靴子、帽子(花帽)、衣服的领口、手帕上都印有或绣有花的图案,有的花图案还十分鲜艳。他们说,花是最美的东西,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佩带小刀的习俗

在新疆各地旅行,经常可以见到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民族的男子在腰间的皮带上挂一把小刀。"小刀"维吾尔族语叫"皮恰克"。每把小刀都有一个漂亮的刀鞘,刀鞘上用金属片装饰有美丽的花纹。少数民族男子佩带小刀,既是服饰上传统的装饰品,又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新疆少数民族男子为什么要佩带小刀,除了有历史和生活习惯的原因外,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哩。相传,以前有两个维吾尔族兄弟,在上山打猎时遇到老虎,结果弟弟被老虎叼走,弟弟就拼命呼叫,哥哥救他,这时哥哥突然想起在弟弟身上带有小刀,急忙对弟弟喊道:"救命的武器在你腰上。"弟弟闻声连忙从腰间拔出小刀杀死了老虎,救了自己。从此,维吾尔族男子不管在家或是出门,都随身佩带小刀,以防万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佩带小刀的习俗。

新疆少数民族佩带小刀的真正原因,和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新疆是瓜果之乡,几乎四季瓜香不断,特别是盛夏,每天都要吃好几次瓜果,在吃瓜时,又离不开刀子。南疆维吾尔人在吃甜瓜时,又有把甜瓜的皮和瓤分开后,用刀子插着吃的习惯。在牧区,刀子对牧民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他们宰杀牲畜、剥畜皮、收拾杂碎、刮羊头、吃手抓肉,以及收拾套具、鞍具和外出打猎时,都离不开刀子;有的哈萨克族牧民不仅腰间佩带小刀,而且在马鞭子把儿中还藏有长柄刀子,这都是根据牧区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带刀习惯。 少数民族所佩带的小刀品种也很多,有长柄刀、折刀、刀口呈弧线形的小刀等,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职业、爱好佩带不同类型的小刀。小刀已成为他们得心应手的工具。

马背上的民族--哈萨克族

在新疆北部牧区,时时见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图景"而那些"画中人"十有八、九是哈萨克人。 无论北天山、阿尔泰山、萨吾尔山的森林草原和山前平原,还是准噶尔盆地的荒漠草原,只要有牧草的地方,都能见到自由自在的哈萨克牧人。男女老少,个个驾驭马匹的身手了得。如果你看见不过六、七岁的孩子竟骑着高头大马,奔驰赶着羊群指挥。

逐水草而居 游牧千里遥

逐水草而居,赖畜牧业为生,几乎一生都在马背上度过的哈萨克人,是新疆最典型的游牧民族。 每当开春解冻,哈萨克人就离开他们的冬宿地,赶着马、牛、羊,用驼载上毡房,到较早现出新绿的春牧场;夏曰的阳光把慢山遍野的繁花绿草推向山地高原,牧人毡房便迁向高虚,与高山森林草原作伴;飒飒秋风把山林草场换上金黄色时,哈萨克牧民又向谷地转移,追逐着草原上逐渐隐褪的绿色,同时寻找市场,一路上便把经过水草肥美的夏牧而养得膘肥毛亮的牲畜变卖;在严冬到来之前,又回到通常在河谷平原地带的冬牧场,储粮草过冬。这样,便完成了一年的"大流徒"路程往往逾千公里。 "转场"时节的"大行动"是最为壮观的。大群大群的马、牛、羊,在哈萨克骏骑的驱赶下像潮水般;后面跟着步态蹒跚的驼队,驼背上坐着的是妇孺、毡房和毡房里的全部家当。在每天日落之前,哈萨克们都会驻扎在有水源的地方,支起简易的账篷,度过一宿。如果你问他们家在何处,他们回答:在驼背上,或是,每天换一个地方。

哈萨克的特殊生活方式世代相传,养成了特殊的民族气质:勇敢、强悍、尚武--不这样,怎能战胜多变的自然环境和野兽,跋涉千里? 憨厚好客--一年到头游牧在人烟稀少的辽阔原野,平日只有家人和牲口为伴,所以他们把所有来到他们毡房的人都视为贵客,特别珍重友谊,绝不占人便宜;酷爱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广大无比的生活空间,令他们下愿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轻视算计和心机,因而心胸坦诚,奔放不羁…

相隔七代 远离七河

哈萨克族为了保持本民族的兴旺发达,在婚姻制度中,有一条科学的规定,那就是近亲不能结婚,这是由祖先留传下来的规定。规定不准在一个部落的青年男女通婚;如果通婚,也必须超过七代方可。另外,还有一个限制,联姻的人家之间还需要有七条大河相隔。七代之内不得通婚,是因为把七代之内的当作骨肉之亲。为了保证在七代之内不得通婚,每个哈萨克最少都要熟记七代以上的长辈姓名,多者可以熟记40至50代,一般青年男女或是他们长辈,通过询问长辈们的姓名,便可以知道是在七代之内还是七代之外。 据说,在哈萨克族中,对近亲结婚有许多惩罚的办法,谁家如果有人近亲结婚,就要受到诅咒和严厉的制裁。假如谁在二代之内通婚,则要把男女用白毡子包起,让100只羊、100头牛、100峰骆驼;100匹马从上面踩过去。若踩不死,则轰出部落,永远不准返回。由于部落的不同,惩罚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还要用芨芨草编的帘子把男女裹起来,从高山上的陡坡滚下去;有的则将全部落的人召集起来,一人扔一块石头。这些规定虽严,但实行的很少,因为哈萨克人知道近亲结婚对本民族的害处,一旦知道对方是近亲立即退出婚约,或是根本不提这门亲事。这种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良好风俗,一直保持到今天。

Tags:

上一篇:独醉大连
下一篇:黄山天都峰
( 作者: 编辑:

推荐阅读

  • 国内最值得去的十大最美海岛点击:921 

    找一个美丽的海岛,带上自己的家人,带上亲爱的Ta,走在海边,吹着海风,看家人在身边嬉戏,恋人倚靠在你的身旁,向对方畅聊着悉日的平常,度过一个愉快的海岛假日,这大......

  • 中国分省行政区划图点击:3475 

    中国分省行政区划图...

  • 中国5A级旅游景区名单大全点击:279 

    5A是一套规范性标准化的质量等级评定体系,是目前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评定标准。标准较4A级旅游景区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更能反映出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普遍心理需......

  • 台湾省行政区划图点击:1884 

    台湾省行政区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