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旅游 户外 地图
查看: 18529|回复: 22

[转帖]川东门户------万州

[复制链接]

22

主题

229

回帖

919

积分

大驴

魏家市市长

积分
919
QQ
发表于 2005-4-23 0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川东门户------万州

※ 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 万州位于三峡库区腹心、重庆市东部,是三峡库区的经济中心,重庆第二大城市,长江十大港口之一(三峡工程建成后,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深水良港)。万州地跨东经107。52‘22’—1085325,北纬302332——31020,东邻云阳,南接石柱、利川、西连梁平、忠县,北临开县和四川省开江省,主城区所在地水路里程上距重庆主城区327公里,下至宜昌321公里,距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283公里。

2、幅员面积 全区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 5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27.5%;林地120.4万亩,占幅员面积的23%。全境东西长97.3平方,南北宽67.3公里。目前城市建成面积36.3平方公里,分3大片区、8大组团,规划控制区面积58平方公里。

3、人口现状 2003年,全区年末总户数55.3万户,总人口169.7万,城市人口近50万。全区以汉族为主,散居着土家、回族等26个少数民族。

4、地形地貌 长江自西向东北横贯全区,形成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势。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57%的43%,间有河流阶地、浅丘平坝等地貌。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丘陵低山区,主要集中中海拨1000米以下的平行岭谷区,为区内主要地貌形态,是主要产粮和经济作物地区。三是中山区,集中在海拨1000米以上的七曜山、方斗山、铁峰山等地,适宜种植果木、药材和牧草等。

境内河流纵横,河流、溪涧切割深,呈枝状分布,属长江水系。长江自西南石柱、忠县交界的长坪乡石槽溪(海拔118米)入境,向东北横贯腹地,经黄柏乡白水滩(海拔106米)流入云阳县,流程80.4公里。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苎溪河、石桥河、汝溪河、浦里河、磨刀河、五桥河、新田河共8条,溪沟93条,总水域面积为16.3万亩。海拔最高点是普子乡七曜唐家大包,海拔1762米,最低点黄柏乡金山村槽房院子江边,海拔106米。

5、气候特征 万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3.8。C—18.8。C。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长、秋雨、冬暖的立体性气候特点,农作物四季都能生长,有利于农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平均年降水量为1000—13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约占年降水的70%。日照偏少、无霜期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924小时。

6、自然资源 万州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丰富的水资源:境内降雨充沛,长江过境流程长,支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全区水力资源可开发量32.3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4.8亿千瓦小时以上。

繁多的生物资源:一是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26.9%,各类林地120.4万亩,占幅员面积的23%。二是草地资源。天然牧草丰富,种类较多,有一批优良牧草和人工种植的优质高产牧草。三是珍稀植物资源。已发现和种植多种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水杉、珙桐两种,二级保护植物有荷叶铁、线蕨等10余种,三级保护植物种类较多。四是动物资源。已知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脊椎动物及野生动物312种,其中兽类69种,鸟类124种,爬行类15种、两栖类12种、鱼类92种;已知珍稀动物20多种,属国家保护动物主要有猴、黑熊、穿山甲、狼、野猪等。

富有的矿产资源:区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丰富,组合较好。全区已探明矿产资源38种。其中,能源矿产有煤、石煤、泥炭、天然气;黑色金属有铁、钛;有色金属有铜、铅、锌、钼、金、镍;分散元素矿产有储、镓;放射性元素矿产有铀;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有耐火粘土、高岭土、硅石、白云石、石灰石;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有磷、硫、岩盐、卤火、重晶石、毒重石、含钾岩石;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有石膏、石灰岩、页岩、粘土、石英砂岩、大理石岩、海泡石等,其中煤的储量1278万吨、天然气储量2400亿立方米、岩盐储量2800亿吨。

潜在的旅游资源:万州区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全,相对集中,易于开发,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区”之一,有各类旅游资源单位130余个、旅游小区13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AA级景区2处,市(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3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省)级森林公园4处。拥有全国11条主要旅游线之一——长江三峡旅游线,是新三峡旅游的新起点。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甘宁青龙瀑布、王二包自然保护区、乌龙池森林、五桥盐井龙洞、天城贝壳山林区等,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石刻、题刻、造像、文化遗址、堡寨、石墓、陵园、寺庙、桥梁等,太白岩、天子城、流杯池、西山碑、武陵遗址和万县“九五”惨案纪念馆、万州烈士陵园、何其芳陈列室、刘孟伉陈列室、移民新城、博物馆等都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旅游价值。社会旅游资源主要有万州山城都市风貌、长江沿岸山水、防护林建设、移民文化、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城区和农村民居、民俗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6 20:37:3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29

回帖

919

积分

大驴

魏家市市长

积分
91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5-4-23 0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悠久的历史

万州建制历史悠久,区位优势突出,经济较为发达,历来是渝东、鄂西、黔北、陕南、湘西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抗战期间,万州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战时经济,与成都、重庆并称为“成渝万”,奠定了在四川省第三的地位,谱写了万州辉煌的一页。

1、建制沿革 万州夏商梁州,周属巴周,秦属巴郡朐忍县,从东汉建安21年(公元216年)置县至今有1700多年历史。建县之初名为羊渠,后改称南浦、鱼泉、安乡、万川、唐贞观8年(公元634年)改为万州,其后几度易名,明洪武6年(公元1373年)降州为县称万县。民国时期,为四川省第九行政公员公署所在地。

新中国建立后,置万县地区,属四川省,辖九县一市。1992年撤销地区,设立地级万县市,辖龙宝、天城、五桥三区和开县、梁平、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8县。重庆直辖后,撤销万县市,设立万州区,辖龙宝、天城、五桥三个移民开发区和江南新区,9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2、经济状况 万州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处宜(昌)、渝(重庆)中段,“上束巴蜀,下扼夔巫”,自古为水陆要冲,是西入巴蜀、东出荆楚的物资集散中心,历史上有“万商之城”美称。唐、宋以来,随着长江水道交通和陆路交通(古驿道)的拓展,万州先后设水驿、税场,开辟小北川道,万县经大竹、南充至成都较为方便。荆楚官宦、商贾“溯江入蜀至此(万县)即舍船而徙,不两旬至成都,舟行需十旬”。(范成大:《吴船录》)从此,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前、清时期,万州是荆楚入蜀商贾“舟车之会”的重要口岸,“凡由鄂溯流入蜀行销川北货物,多由此转运。由施南、利川陆行入蜀者,亦必会于此……商业之盛,不亚于重庆”。清咸丰初年,太平军兴起,交通梗阻,淮南“官盐”脱销,川盐大量下运供楚人之需(史称:“川盐济楚”)。同时,皮革、编织、竹器、造纸、酿造、砖瓦、煤窑等手工业也兴盛起来。时任万县知县的陆矶已称此地“和稠气聚,客帆估舶,云合翔集,为蜀巨镇。”城区扩大为四堡,至咸丰8年人口达2.3万户,10.2万人,其中县城人口1万余人。清光绪初年,工商户有101家,主要经营有官商督办的盐号业务、当铺、钱铺和行栈业务。运销绸缎、刺绣、丝线、衣著、印刷、木作、土丝烟等。后来县绅蔡子庄在官府支持下创立文锦公司,购回日本织布机100多台开织布工场,为境内最早出现的机器生产的工业。到1906年,人口增至12.3万户,46.4万人,城区人口约占10%。自此,万县商业勃兴,城市建设成规模,城区人口增加,逐渐成为下川东农副产品和山货药杂的主要集散地。

20世纪上叶,万州社会经济经历了万县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和抗战期间沦陷厂商大量迁入两次大的发展机遇。

万县被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社会经济迅猛发展。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的续约中规定“各国船只可以在万县港口停泊”,万县被辟为四川省继重庆之后的第二个对外通商口岸。1917年设立重庆海关万县分关,成为进出口货物可以直接报关的港口。川东北、湘鄂西、陕南、黔东北一带的土特产品都集中到万县报关出口;另一方面,上述地区所需日用工业品须溯江上运万县港后再行分流,境内物资集散和商品交换的规模急剧扩大。二十年代中后期,四川军阀杨森以十四省讨贼联军第一路总司令身份入驻万县,将其军部、省长行署设于此,1928年11月,杨森改万县商埠局为万县市,自任市长。万县在下川东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便被确立下来,遂成为“川东门户”。日、英、美、德、法、荷兰、印度、丹麦等国外商竞相来此开设洋行、公司,最多时达50家,日渐增多的中外轮船进出于此,倾销舶来品,收购桐油、猪鬃、牛羊皮、肠衣、生漆等农副土特产品。万县港报关出口货物增至30多种,其中以桐油为最大宗。万县不权本身桐油产量居全国经一,而且毗邻数省约40多个县的桐油都要卖给这里的油商经他们外销出口。因而,县城内及周边收售桐油的大小商铺林立,分布在上沱口、下沱口、南津街、当铺巷、襄渡等地,多时达150至250家。1925年至1936年,万州成为全国最大的桐油出口集散市场(号称“油都”),当时有“清明油,满街流”的谚语流传。1930年,全国出口桐油116.7万担,其中四川省为54.7万担,万县为37.8万担,占全国的32.4%,占四川的69%。其余主要土特产的年最高输出量也达到:牛皮9560市担,羊皮14000市担,猪鬃1200市担;输入布30万匹(转口占65%)。1933年,万县港直接报关出口货物总值达到1230万海关两(白银)。万县的城市建设始于1925年,1928年,万县设置为万县市后,城区人口已超过6万人。为适应开埠需要,开始大搞市政建设。城区拆迁去城垣,自东向西发展,先后新建环城路、文明路、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西山路、电报路、环塘路(高笋塘)、太白路、果园路等15条马路和万安桥、福星桥、西山公园、北山公园,并建成万梁公路万县至分水段,还将城区主要街道两侧的房屋由原先的平房改建为3—4层的楼房,杨家街口和南门口两处宽大的石梯码头,也在此时建成,旧城面貌为之改观,形成了万县市新的城市格局。其中,万安桥、钟楼至今仍是万州区的标志性建筑。这时,城区便有了黄包车和汽车,工商业也有了较大发展。1929年兴建的民生火柴厂有职工200多人,年产火柴5.4万箱(每箱7200合),产量居全省第一。次年,官督商办的万县市电业公司鸭子沟火电站开始供电。1912年设电报局,1918年建成重庆—万县—夔府—宜昌—武汉电报新干线。30年代初期,城区用上电力,标志着万州现代工业的起步。1932年1月1日万州城区领全省之先安装电灯,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率先于全省使用自动电话,还辟建了陈家坝飞机场和聚鱼沱水上飞机场,使万县成为汉渝航线停落站之一。

抗战期间沦陷区厂商大量迁入,写就了万州辉煌的篇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同胞大量来万,从上海、汉口迁来一些规模较大的兵工、机械、造纸、纺织企业。如迁来沱口的兵工署27兵工厂,有职工3485人。湖北省建设厅所属的机械厂、造纸厂、麻织厂等,职工都在300人以上。为适应军需民用,境内兴办起一些现代工业,纺织业有万县实业纺织染厂(后为万新纱厂),军需署第三织布厂;面粉业有允利、民丰、天丰等实业公司;炼油业有大华、三北两家炼油厂;电业新建了襄渡水电厂、猪鬃业有四川省万县猪鬃厂、重庆崇德公司万县猪鬃厂;卷烟业有东方、华东两烟厂等。其中军政部军需处在沙河子西溪埠开设的第三织布厂规模最大,有铁木织机2000多台,员工12500人,并有特约民办厂63家,加上花纱布局的加工榭棉布厂,全县织机达到3500多台,约占全省织机总数的四分之一,年加要棉布20多万匹,居全省前茅。抗战结束前,县内除手工作坊外,有各类工厂126家,规模较大的有19家,私营总资本2.1亿元(法币)。此时,虽桐油、猪鬃因运输中断,出口业务衰落,但仍为下川东棉、纱、布、山货、药材、黄裱纸的主要市场。商业、金融等第三产业得到空前发展,公司行号资本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达到86家,银行、钱庄15家,餐饮业达563家,茶馆360家,旅栈229家,理发、浴室92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战时经济繁荣景象。城区人口增加到17.5万人,成为四川省第三大城市,与成都、重庆齐名,并称为“成渝万”。当时,不仅过往轮船极多,经济停泊的川、楚等八帮的大木船也多达数百艘。船舶停靠点由原来的8个增至48个。入夜,10里沿江灯火辉煌,遂成为川江上仅次于重庆的第二大港。抗战胜利后,工厂大部迁回原籍,工业生产跌落,整个经济有所下降。

3、文化教育 万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历史上走在下川东各县前列。唐宋即兴办书院,明清创办义学,书院甚多,有集贤、凤山、万川、虬溪等书院,光绪年间的白岩书院,其名气仅次于成都尊经书院,主讲者为当代经师胡元直、吴光耀等。义学、私塾也有一定发展。1905年开始办新式小学堂,第二年由县人刘树声建议改造考棚建成第一所新式中学——“万县中学堂”(后为万一中),1914年3月,四川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万县东门外文昌宫建立,1918年迁至亢家泫。1926年8月,万县公立图书馆开馆,该馆到30年代中期藏书达7万多册。万县至抗战前夕已有中学4所(完中1所),学生1000多人。

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迁来的大中学校有山东医专、上海法学院、海军学校和金陵大学附中、哀欧拿女中、博文中学、安徽旅鄂中学、大公中学等11所。由于战时人口激增,本地也增办了公立中学1所(省万中)、私立中学7所(文光、石麟、国华、协同、南雄、鱼泉、道生)学生除来自本专区外,开江、达县、垫江、万源等邻近县份为数不少。战时的万县汇集了许多高水平的师资,一时学界人才荟萃,中等教育空前繁荣,成为四川省教育厅确定的全省两个国民教育示范区之一(另一为资阳县)。解放前夕,万县共有大学1所、学生656人,普通中学9所、135个班、学生3604人,中专1所,职工2所,小学64所,学生7600人。
自唐代以来,著名诗人或学者李白、杜甫、白居易、郑谷、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来知德、张问陶、章太炎、郭沫若等,都曾到此驻足漫游、求索;故乡山水哺育成长的著名诗人、作家、美学家、书法篆刻家有何其芳、杨吉甫、甘永柏、方敬、张永枚、张永权、蒋孔阳、刘孟伉、刘江等。他们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方向,带着不同遭遇不同的心境,以万州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一楼一阁、一滩一石为背景,或直抒胸臆、或抵咏吟唱、或挥毫放歌,留下了不少千古不朽的诗词歌赋。

4、新闻事业 万州的新闻事业蓬勃发展。1920年6月20日,由几名留日学生创办了万县第一家报纸——《川东新报》,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先后办起了《万县日报》、《万州日报》、《川东日报》,到抗战前夕,有报纸近10家。民国时期,万县先后创刊发行的报纸达30多种。解放前夕,有日报两种,晚报4种及周报数种。

5、革命传统 万州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清末民初,有为民请命,置生死于度外,赴京请愿的保路运动先锋刘声元和辛亥革命后舍身救战友的烈士张威。1923年初春,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萧楚女到四川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传播马列主义,发展了一批学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这年7月,恽代英也到该校作了题为《中国向何处去》的演讲。1926年9月5日,当北伐军兵临武汉之时,英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在华既得利益,置人类道德准则和国际公法于不顾,悍然动用三艘军舰炮轰万县城,伤亡军民5000余人,摧毁房屋千余间,损失财产2000余万银元,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万县“九五”惨案。为抗议英帝国主义炮击万县,全县人民在朱德、陈毅的领导下,掀起了举世瞩目的反英斗争。抗战爆发后,一批热血青年,历尽艰辛,从万县奔赴延安,投身中华民族后解放的神圣事业。抗日战争时期,全县近7万人应征开赴前线,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前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格·阿·库里申科,1939年10月14日,在与日军的英勇战斗中,因座机受伤,在万县上空堕入长江,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解放战争时期,江竹筠(江姐)、彭咏梧和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在万县长期从事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解放前夕,万县的中共地下党员、民主进步人士,又积极配合解放战争,策动国民党地方党政军首脑起义,未动一枪一炮,迎来了万县的和平解放,保住了这座临江山城的完好。从此,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万县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29

回帖

919

积分

大驴

魏家市市长

积分
91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5-4-23 0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奋进的今天

1998年重庆成立直辖市,万州紧紧抓住重庆直辖、三峡大移民、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开拓,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效,呈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重庆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提出把万州建设成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万州正在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一、基本区情

迄今为止,就重庆市40个区县而言,万州的基本区情可以概括为“六个一”。其中“三个第一”、“三个唯一”。

“三个第一”:一是总人口169.7万,在重庆区县里位居第一;二是移民总量在三峡库区第一,动态移民25万,占三峡库区的五分之一,占重庆库区的四分之一;三是城市规模除重庆主城以外第一,到2002年底建成区面积36.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9.9万。

“三个唯一”:一是管理体制上这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在区及乡镇之间设立了三个开发区;二是拥有民用机场和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三是设立了海关。

“三个第一,三个唯一”,体现了万州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二、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万州充分占有重庆直辖、三峡库区大移民、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机遇。就西部而言,万州首先是西部地区,西部享有的政策万州都有;其次,万州是中国东中部通往西部的“桥梁头堡”,处于中部与西部的结合部,而且位于长江经济带,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上下贯通、东西联动中具有承东启西、左传右递的作用。就三峡工程开发建设而言,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三峡库区的移民大区,库区开发的各种优惠政策最集中地体现在万州,中央将集中支持万州加快发展,使其成为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高地,带动辐射整个库区的经济发展和移民的安稳致富。目前,三峡移民、重庆直辖的效应已经在万州得到充分显现,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高,作用不断增强。

(二)发展优势

万州有五大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万州位于重庆主城至宜昌之间,周边近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万州是唯一人口近50万的大城市,是最重要的商业城市,市场覆盖范围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二是交通优势。万州已形成较完备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长江这条黄金水道所具有的水运优势因三峡工程建设得以充分发挥,蓄水以后,长江的运力增长5倍,运输成本降低三分之一。五桥机场通航更显独特。三是资源优势。特别是较大储量的盐和天然气并行,为发展盐化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全国可谓首屈一指。同时,万州的劳动力成本、水电气价格都比较低廉。四是科教和人才优势。万州曾是三区八县的科技教育中心,拥有众多的干部和大批科教人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五是政治优势。万州是移民大区,移民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经常视察万州,国家和重庆市政策倾斜,支持力度大,同时中央部委和多个省市的对口支援也为万州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三)发展氛围良好

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在区委领导下非常团结,工作协调推进,全区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万州的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区委、区政府把整治发展环境作为一项关系全区发展的大事来抓,制定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措施,软硬环境进一步改善。万州必将成为西部投资环境最优的地区之一。

三、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凭借重庆直辖、三峡大移民、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万州人民抢抓机遇负重拼搏精神,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调整结构的基础上,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工业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整体扭亏为盈,重点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有一定提高;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产业化经营迈出新的步伐,农业园区的示、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交通运输、房地产、金融、保险、中介服务、证券业等发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前景可观的非公有制企业涌现出来。

1、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2003年,全区实现FDP9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5.4亿元,同比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34.5亿元,同比增长11.8%。

2、经济结构调整更趋合理。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2年的14.:47.9:37.6调整为13.7:49.0:37.3。

3、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03年,全区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4亿元,增长15.4%。全年财政总支出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7.7%。

4、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200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61元,比上年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25元,比上年增长123元。

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9.5亿元,比年初增长10.7%;年末贷款余额86.8亿元,比年初增长3.8%。

6、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提高。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5%,比上年增长14.2%。

7、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03年,粮食总产量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3%。蔬菜总产量38.2万吨,比上年增长12.5%。牛、山羊、生猪出栏分别达到2.5万头、160万只、103.0万头,肉类总产量9.2万吨,水产品产量1.1万吨。

8、工业生产增长稳健。2003年,全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8户,完成工业总产值(为变价)37.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7.9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2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2.9。

9、社会消费市场趋旺。200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亿元,同比增长11.7%。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26.2亿元,同比增长11.3%;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1.4%亿元,同比增长12.7%,农村市场增速首次高于城市市场。

10、对外贸易逐渐扩大。2003年,完成外贸出口分子创汇23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1%。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47.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3亿元。

11、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拉开新的格局。近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形成了“一江两岸、三大片区、八大组团”的城市格局,建成区面积由1997年的22.2平方公里扩大到2002年36.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1997年的23.5%提高到2002年36.2%。除万州机场、万州大桥、万安大桥和达万铁路等重点工程相继竣工外,出境干线公路全部硬化,乡镇公路全部贯通;新建和改造了沙龙路、王牌路、天高路等城市干道,长江二桥、万梁高速度公路、深水港码头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正在建设,不久即可投资使用。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水利、能源建设快速推进,甘宁水库、鱼背山电站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农村电网改造加速,邮电通信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二)社会事业

“科教兴万”全面实施,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事业成绩显著。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88所,其中普通高校2所(重庆三峡学院、万州电大)、高职学院1所、民办高校1所、普通中专4所、成人中专5所、普通高中18所、职业高中8所、普通初中74所、普通小学661所、幼儿园13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工读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4所、乡镇成人学校91所、民办学校187所(民办幼儿园149所)。全区各级学校在职教职工15306人。在校生265914人。

全区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重庆市率先推广城区初中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改革,全区7—12周岁儿童入学率达99.7%,13—15周岁少年实践阶段入学率达96.7%,初中毕业班学生毕业率达98.7%,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1%。教师素质明显提高,全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7.2%、89.1%、62.8%。

全区现有全国电教示范学校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4所,市级示范小学1所,市、区重点高完中5所,国家级重点中专1所,(市)部级重点职业学校6所。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卫生防病治病工作取得较大成绩,群众享受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全区共有各级种类卫生机构72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5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3371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4925人,其中医生2847人。一批高精尖设备及技术应用于临床,能开展高难度肾脏移植手术、体外碎石技术、心内直视换瓣和房缺修补术,“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达到重庆市先进水平。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健全完善。具有70多年历史的三峡中心医院是全国医疗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拥有“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其人才、设备、服务、技术在重庆区级医院堪称一流,是一座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文体事业稳步推进。全区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05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艺术馆4个,剧场、影剧院4个,乡镇文化站48个。从业人员687人。公共图书馆藏书15万册。三峡图书发行中心、三峡文化艺术大夏和三峡大剧院等多功能大型文化艺术设施正在兴建,广播覆盖率为93%、电视覆盖率为96%。有线电视用户达28万户。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全区现有区属独立科研机构6所,区属行业科研机构19家,市级企业研究中心5个,民营科技机构72家,市级科技培训中心1所,博士后工作站1个,科普教育基地4个,涉及农业、林业、水产、柑桔、农机、盐业和科技情报等领域。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9万人,其中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有1.4万人,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6人,省级优秀专家6人,区级拔尖人才91人,市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全区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市区县前列,在玉米、水稻、油菜等农作物育种攻关、长江珍稀鱼类人工繁养领域处于全市领先水平,食品特设加工、盐气化工、微型机械加工等企业核心技术在全市县具有比较优势。

(三)移民和对口支援

作为库区的最大移民区县,万州一方面认真贯彻开发性移民方针,积极主动地开展移民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有关省市的支持,努力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移民和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移民工作扎实推进 长江三峡工程水库形成后,全区境内水域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其中淹没陆域面积49平方公里,长江干流和支流水域面积51平方公里,水库库岸长度为334公里。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1992年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三峡库区万州段淹没涉及1座城市,31个镇乡街道。主城区将大部搬迁,全区有370家工矿企业、1134个单位需要搬迁。淹没线下静态总人口约1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11.5万人,农村人口约3.4万人,户口在厂人口约1.1万人,最终动迁人口达21.6万人,占重庆库区1/4、三峡库区1/5。淹没房屋总面积687.3万平方米,其中城镇335.5万平方米,农村118.3万平方米,工矿企业231.2万平方米,其它22592万平方米。淹没各类土地面积47050亩,其中耕地25044亩、园地11818亩,河滩地6611亩,林地2496亩,池塘456亩,柴草山625亩。淹没各级公路47.5公里,输电线路395.5杆公里,邮电通讯线670.7杆公里,广播线路1206.4杆公里,水电站13个,装机容量3507千瓦,抽水站2处,装机容量167千瓦,码头101处。全区切块包干补偿静态投资72.7亿元。二期移民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三四期移民任务是:搬迁工矿企业125家,静态投资13.8亿元,搬迁城乡移民94969人,生产安置农村移民11636人,其中外迁安置8000人,复建房屋168.2万平方米,拆除构筑物353.8万平方米。

对口支援成效显著 1992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有关省市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对口支援万州发展。龙宝移民开发区主要由福建省对口支援,五桥移民开发区主要由上海市、宁波市对口支援。截止2003年,有65个单位对口支援万州,其中国家部委28个,省、市13个,重庆市部委局24个。共实施对口支援项目573个,到位各类支援资金67.1亿元,其中各省市468个项目,到位资金41.8亿元,国家部委和重庆市各部门115个项目,到位资金25.8亿元。到目前为止,有北京汇源、泰跃、上海白猫、广东格力、万家乐、江苏常柴、浙江科华、重庆隆鑫、黑格等十多户知名企业或品牌落户万州。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总量偏小,财政实力不强,农业基础比较脆弱,就业岗位不足,移民致富较难,社会保障压力较大。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靠改革,要靠发展,要靠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29

回帖

919

积分

大驴

魏家市市长

积分
91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5-4-23 0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州行政区划:万州区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人口168.8万。辖龙宝、天城、五桥3个移民开发区和江南新区,92个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如下:  名  称合计所辖街道乡镇街道办事处镇乡龙宝移民开发区257高笋塘、牌楼、太白岩、红光、双河口、龙都、万安7高峰、武陵、凉风、甘宁、龙沙、响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

回帖

29

积分

头驴

积分
29
发表于 2005-4-29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已经撤销了三个移民开发区:http://www.chinacqsb.com/news/cqnews/new/2005/0411/14177.shtml   本报讯(记者 方有成)昨日,在万州区行政体制调整会上,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马儒沛代表市委市政府宣布,从即日起撤销万州区龙宝、天城和五桥移民开发区。存在12年的县级中间层取消,万州区行政体制调整彻底到位。
据了解,万州行政体制几经调整,先后设立了万县地区、地级万县市、万县移民开发区、万州移民开发区、万州区。2000年7月,因移民工作需要,市委市政府确定对万州区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特殊体制,即在区和镇乡之间设立龙宝、天城、五桥三个移民开区,作为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代管乡镇。此举对于完成移民任务,建设移民新区,拉开万州城市格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也逐渐暴露出“管理层级多、行政成本高、运行效率低”等弊端。并且,万州区原有的体制不符合国家关于直辖市行政管理体制的法定要求。此次调整后的万州区辖42个镇乡、11个街道,主城区人口53万。来源:重庆商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

回帖

29

积分

头驴

积分
29
发表于 2005-4-29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恒合:为土家族乡 美景:青龙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60

回帖

522

积分

贵宾

积分
522
发表于 2005-5-21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万州分乡镇地图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

回帖

29

积分

头驴

积分
29
发表于 2005-5-27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没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29

回帖

919

积分

大驴

魏家市市长

积分
91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5-5-28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29

回帖

919

积分

大驴

魏家市市长

积分
91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5-6-9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驴窝户外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4-4-27 04: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