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旅游 户外 地图
查看: 9311|回复: 0

波伊廷格古地图:条条大路通罗马

[复制链接]

83

主题

83

回帖

59

积分

头驴

积分
59
发表于 2006-5-22 06: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笔者所读过的图书中,最为奇特的当推一部名为《波伊廷格地图》(La “Tabula Peutingeriana”)的著作。此书的外观实际上是个小木盒,木盒外面左右两侧各有一轴,前后穿过整个木盒,并且可以转动。打开木盒,可以看到里面是一幅长长的地图,地图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那两根转轴上。
读者可以左右摇动转轴,来回观看地图。为什么要出版这样一本别具特色的“木盒子”图书呢?因为里面所装的那幅地图本身实在是太独特了。它虽然只有34厘米宽,但却有近7米长。除了把它装在这种木盒子中,恐怕再也不可能有更好的出版方式了。这种新颖的装帧,对于我国出版一些长卷古地图可能也有借鉴意义。
当然,装在这个木盒子里的“波伊廷格地图”只是摹本,并非原图。原图绘在11 张羊皮纸上,它们本来是连在一起,1683 年被拆分为11 张,现珍藏在维也纳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中。
波伊廷格地图的最初发现者名叫查尔蒂斯(Konrad Celtis,1459~1508年),他是当时一个著名的文人,掌管奥地利的皇家图书馆。该图是他晚年在德国南部的一个修道院中找到并带回的。由于他没有透露这个修道院的名字,所以具体的发现地点至今不清楚。他在去世前立下遗嘱,把此图赠予他的一个朋友波伊廷格(K o n r a dPeutinger,1465~1547 年),同时要求波伊廷格将来把此图公开出版并转赠给一家公共图书馆。这幅古地图后来就被人们称作《波伊廷格地图》。波伊廷格是个文物收藏家,曾任奥地利皇帝的顾问, 还当过故乡奥格斯堡(Augsburg)的市政秘书。但此图直到1598 年才由波伊廷格的一个亲戚(时任奥格斯堡市长)出版。
《波伊廷格地图》的最大特点是长宽比例极不相称,长度是宽度的20倍。
从地图上的古体文字来看,此图应绘制于12 世纪或13 世纪初。遗憾的是,我们对此图的绘制者一无所知。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这位不知名的绘制者并不是这幅地图的最初首创者,他只是根据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一幅地图进行了摹绘。或者说,在《波伊廷格地图》问世之前,已经存在着一幅创作于古罗马时代的类似地图,这幅古罗马地图就是《波伊廷格地图》的底本,《波伊廷格地图》的绘制者实际上只是一个摹绘者。而且,在《波伊廷格地图》上,还有一个特点:图中缺少了北非及西欧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大地最西边的部分不见了。这说明,那幅古罗马地图本来应是由12 张羊皮纸组成的,但在12 世纪或13 世纪初,当这位不知名的摹绘者在绘制《波伊廷格地图》时,这幅古罗马地图最西边的那块羊皮纸就已经遗失了,所以这位摹绘者也就无法绘出大西洋沿岸部分。按照从左向右的阅读习惯,那一幅古罗马原图中缺失了的应是左起第一张羊皮纸。在那张羊皮纸上,除了世界最西部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外,可能还有地图原作者所写的一些题记之类的东西。
《波伊廷格地图》是一幅世界地图,图中有欧洲、非洲与亚洲,但其主体部分则是罗马帝国的疆域。特别是作为罗马帝国中心的意大利被拉得特别长,在地图上特别显著。图中用不同的色彩标出了世界各地的城镇、道路、山脉、河流、海洋等,大地绘成黄色,道路为红色,海洋河流主要是蓝色。从内容上来看,《波伊廷格地图》可以说是一幅交通路线图。图中用红色标绘出了当时所知的世界交通线路,特别是罗马帝国内的交通网。
而且,这些纵横交错的发达交通路线,最终都汇总到地图的中心(也是罗马
帝国的中心)罗马城,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一名言。地图上还标出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例如“B a d a 距Anamo 7 个罗马里,距Arulos20个罗马里”之类的。各地间的距离一般用罗马的长度单位,但也有用高卢、波斯、印度等地长度单位。标在《波伊廷格地图》上的总里程加起来,总共竟有10多万千米。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交通路线旁边,一般用一个小勾来表示驿站食宿之地,人们在此除了可以休息外,还可以换乘马匹。此外,图中用特别的符号标出了
500 多个重要的地方。这些特别的符号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符号是人像,共3 个,分别绘在罗马帝国后期的3 大城市中:罗马、君士坦丁堡和安条克。我们知道,罗马城是罗马共和国的都城,从公元
前1世纪起,又是罗马帝国的都城。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地中海
东部建立了一个新的都城,即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公元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的都城就是罗马城,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的都城则是君士坦丁堡。安条克(位于今土耳其境内)则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阿西河畔,在4 世纪时地位特别重要。
在《波伊廷格地图》上,圆形的罗马城中有一个女神,她头戴王冠,坐在一个高高的宝座中,穿着紫色的服装(在欧洲,紫色的服装象征着帝王,这与古代中国把黄色当作帝王服装完全不同)。这位女神左手握着象征权力的权杖,右手握着象征世界的圆球,左侧还有一个蓝色的盾牌。这种架势,形象地说明了她以及她所象征的罗马城就是世界的主人.以罗马城为中心,12条大路呈放射状向外扩散,而且每一条道路的名称都被一一注出。罗马城下方,则是奥斯蒂亚港,港口处有一座高高的灯塔。
在君士坦丁堡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女神像,身穿紫衣,头戴王冠,坐在宝
座上,不过左手握的是长矛。她的右手指向身旁的一个高高纪念柱,柱上也有一人,手握圆球及长矛,显然是指罗马皇帝。根据历史记载,君士坦丁曾在此城立过一个著名的纪念柱,5 世纪初,有一个皇帝曾用铁环对这个纪念柱进行加固。从地图上看,纪念柱上的几个圈圈好像是铁环。如果它们果然是铁环的话,那么,这就意味着这幅地图最早产生的年代不会早于5 世纪初期。安条克城中的女神与上述两位相似,但左手中抱着一个裸体男子。这个男子手里握着一只罐子,罐子里倒出一股水流,象征着阿西河之来源。女神下方有石砌建筑物,可能是指阿西河上的大桥。
第二类符号是多边形城墙,用来表示重要的城市。标有这类符号的地方共有6 处,其中一个城市为腊凡那(Ravenna)。此城在公元5世纪前期曾是一个重要城市,但在公元452年被匈奴首领阿提拉所毁。这就表明,当人们最初创作这幅地图时,腊凡那城依然是个重要的城市。也就是说,这幅地图最初绘制于公元5 世纪前期。
第三类符号是各种各样的双塔,共有429个。这种符号不仅表示较大的城镇,而且表示在这里可以获得较好的食宿。
图上的其他符号则可归为第四类,其中包括52 个像洞穴一样的符号,表示水井和泉水,不仅意味着在这里可以获得饮用水,而且还可以洗澡。如此多的饮用水符号,说明水源对于当时旅行者的重要意义。还有一些符号,则分别用来表示粮仓、官府、庙宇和灯塔等。例如,埃及亚历山大城旁就有一个灯塔,表示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的法罗斯岛灯塔。
在《波伊廷格地图》上,共有500多个城市名称,此外还有3 500个其他的地名。图中的许多材料,来自古代希腊罗马的记载,例如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公元前5 世纪),罗马作家老普林尼(公元1世纪)等。有意思的是,地图上还出现了一些久已不存在了的地名。例如,公元79 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大爆发,把庞培城全部埋于火山灰下,直到18世纪此城才重见天日。
当人们在绘制《波伊廷格地图》所依据的那幅底本时,庞培城根本不存在了,
但地图上却还是明显地标出了庞培城。
《波伊廷格地图》中也有一些关于基督教的内容。例如,罗马城左面有一个廊柱建筑物,并注明是圣彼得大教堂,这是4世纪初君士坦丁所建的基督教教堂。此外,在西奈沙漠中,标有“摩西率领以色列子民在此行走40 年”之类的字样。不过,总的说来,地图上有关基督教的东西并不多,而且,表示基督教教堂的符号与表示其他宗教庙宇的符号是一样的。该地图的这一重要特点表明,它最初绘制的时代,基督教并没有占统治地位。
《波伊廷格地图》原作者的意图,显然是要为向旅行者提供便利。旅行者不仅可以根据这幅地图确定交通线路,而且还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比较好的食宿之地。图中标有不少庙宇之类符号,这对旅行者来说也很重要,因为直至现今,许多教堂及庙宇依然向过路的行人提供食宿之方便。我们知道,罗马帝国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到处骚乱不已。在这种环境中,一张详细的交通路线图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这幅地图上并没有要塞之类的军事设施,表明它不是一张军用地图,而是普通的民用地图。
当然,这幅地图可贵之处还在于,它不仅描绘出了罗马帝国境内的交通情况,而且还画出了当时所知的整个世界,图中的交通线路从英国南部一直可以延伸到东亚。
就面积而言,亚洲在《波伊廷格地图》上不算太小。在印度的土地上,还写有“大象生于此地”之类的文字。但是,就内容而言,该图关于东亚的描述则十分贫乏,而且错误百出。例如,在亚洲东北部,有一条被称为阿拉克斯(Araxes)的河流。这是一个从公元前5世纪沿用下来的相当模糊的河流名称,古希腊罗马人用它来表示里海一带的河流,有时指阿拉斯河,有时指锡尔河,甚至伏尔加河。在《波伊廷格地图》上,这条阿拉克斯河从里海的西岸一直流到亚洲的最东方。再如,有一座被称为意貌山(Imeus)的巨大山脉从亚洲中部一直伸展到亚洲东部边缘,把整个亚洲分为南北两部分。这个观念也是从古希腊流传下来的。而实际上,我们知道,这样的河流及山脉是根本不存在的。图上把亚洲东部海岸线描绘成一条直线,认为印度恒河也是自西而东流入亚洲东面大洋,这些都是不对的。
《波伊廷格地图》中与中国有关的地名只有一个,即所谓的“大赛拉”(Sera Maior),位于意貌山之南侧,也是东方最远的一个地方。我们知道,公元2 世纪,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曾说,东方有个民族叫赛里斯(Seres),其国都叫赛拉(Sera)。赛里斯是指中国人,赛拉则应指中国汉代的长安或洛阳。
《波伊廷格地图》中的“大赛拉”当来自托勒密的记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驴窝户外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4-3-29 01: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